Photoshop 玻璃效果制作指南
玻璃效果在UI界面、海报设计或产品展示中应用广泛,它能瞬间提升作品的现代感和层次感,掌握这个技巧,能让你的设计脱颖而出,下面将详细拆解Photoshop中实现逼真玻璃效果的核心步骤:
核心思路:模拟玻璃物理特性
玻璃效果的精髓在于模仿其关键物理特征:透明度、高光、折射变形、环境融合,理解了这一点,操作就有了明确方向。
实战步骤分解:

-
基础准备:目标选择与环境压暗
- 打开你的设计稿,精准选择需要添加玻璃效果的区域(如按钮、图标、图片局部),使用钢笔工具(高精度)或套索工具(快速选区)皆可,确保选区边缘干净。
- 复制选区:快捷键
Ctrl+J
(Win) /Cmd+J
(Mac),将选区创建为新图层,这是我们的“玻璃”基础层。 - 压暗原始内容(可选但推荐):玻璃通常会轻微压暗其覆盖的内容,在原始图层上方新建图层,填充深灰色(约20-30%不透明度),创建剪贴蒙版(
Ctrl+Alt+G
/Cmd+Option+G
)使其只作用于下方图层,这步提升了真实感。
-
塑造玻璃质感:模糊与透明
- 选中复制的“玻璃”图层,应用
滤镜 > 模糊 > 高斯模糊
,模糊值(通常5-15像素)取决于玻璃厚度和与背景的距离,数值越大,玻璃越厚或离背景越远。 - 调整不透明度:降低图层不透明度(常在30%-70%之间),让下方内容隐约透出,这是玻璃透明度的关键。
- 选中复制的“玻璃”图层,应用
-
点睛之笔:添加高光与光泽
- 新建图层:置于“玻璃”层上方。
- 绘制高光:
- 使用柔边圆画笔(硬度0%),白色,大小适中。
- 在玻璃受光面(通常顶部或边缘)轻轻涂抹,想象光源方向。
- 更精准:用钢笔工具勾勒高光形状路径,转换为选区后羽化(
Shift+F6
),填充白色。
- 精细调整:
- 降低高光层不透明度(60%-90%)。
- 尝试图层混合模式如“叠加”或“柔光”增强融合度。
- 添加图层蒙版,用黑色柔边画笔擦除不需要的部分,使高光过渡自然。
-
提升真实感:边缘与折射(进阶)
- 强化边缘:玻璃边缘通常更清晰或略有反光,在“玻璃”层上添加
1px
白色或浅灰色描边(图层样式 > 描边),位置“内部”,不透明度可降低。 - 模拟折射扭曲:对于覆盖复杂纹理的玻璃,可轻微扭曲下方内容:
- 复制原始内容图层,置于“玻璃”层下方。
- 应用
滤镜 > 扭曲 > 玻璃
或波纹
,强度要非常轻微(微调参数)。 - 使用图层蒙版限制扭曲效果仅出现在“玻璃”区域,这步效果微妙但显著提升真实度。
- 强化边缘:玻璃边缘通常更清晰或略有反光,在“玻璃”层上添加
-
融合与调色:环境色的影响
- 玻璃会反射周围环境色,在“玻璃”层上方新建图层,设置混合模式为“叠加”或“颜色”。
- 用低不透明度(5%-15%)的柔边画笔,吸取画面中的主色调或环境光颜色,在玻璃表面轻轻涂抹,注意光源一致性。
- 可添加内发光图层样式(颜色为环境光,混合模式滤色/叠加,大小小,不透明度低),增强边缘光晕。
个人观点
玻璃效果绝非固定公式,其魅力在于灵活多变,薄雾玻璃、磨砂玻璃、彩色玻璃或水珠玻璃,核心手法相通但参数各异,关键在于观察现实世界——留意光线如何穿透玻璃、高光形状如何随曲面变化、环境色如何被捕捉,在PS中大胆尝试模糊值、不透明度、高光形状和环境色强度,结合图层混合模式探索无限可能,最逼真的效果往往诞生于细微调整中,别忽视那1%不透明度的增减或1像素的高光位移,让每一次玻璃效果的创作都成为一次光影与质感的实验,你的设计将因此更具呼吸感和生命力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