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阳光透过教室的窗户,洒在三年级学生专注的小脸上,王老师站在讲台前,微笑着说:“同学们,我们每天都在和时间打交道,上学、放学、吃饭、睡觉,但时间看不见摸不着,怎么把它‘算’清楚呢?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如何‘列示计算’时间,让它变得像数数一样清晰!”
认识时间的“尺子”:时、分、秒
想要计算时间,首先得认识测量时间的单位,就像测量长度要用到米和厘米一样。

- 秒 (Seconds): 最小的常用时间单位,眨一次眼、心脏跳动一下,大约就是一秒,钟面上最细最长、走得最快的那根针就是秒针。
- 分 (Minutes): 1分钟 = 60秒,课间休息的10分钟、写一页字的时间,常常用分钟来计算,钟面上中等长度、走得较快的针是分针。
- 时 (Hours): 1小时 = 60分钟,我们上午上4节课大约是4小时,晚上睡10小时,钟面上最短、走得最慢的针是时针。
记住它们的关系,是计算时间的基础:
1小时 = 60分钟
1分钟 = 60秒
时间计算的核心:起点、终点、间隔
计算时间,最常遇到的问题是:从什么时候开始,到什么时候结束,中间经过了多长时间? 这就是计算时间间隔,解决这类问题,列示计算(也就是列算式)是最清晰的方法。
步骤与方法:
- 明确起点和终点: 弄清楚问题问的是从哪一刻到哪一刻的时间。
- 统一单位: 把起点和终点的时间都换算成相同单位(通常是“分”或“秒”),这样才好相减,选择哪个单位看具体数字是否方便计算。
- 终点时间 – 起点时间 = 经过时间: 这是最核心的计算公式,就像数轴上的点,终点减去起点就是两点间的距离(时间差)。
- 处理进位/退位: 因为1小时=60分,1分=60秒,计算时如果遇到“分”不够减“分”,需要向“时”借位(1小时变成60分);“秒”不够减“秒”,需要向“分”借位(1分变成60秒),加的时候,满60分要进1小时,满60秒要进1分。
实战演练:从简单到复杂

例题1:整时、整分的计算
小明的动画片从下午3:20开始,3:50结束,播放了多长时间?
- 起点: 3时20分
- 终点: 3时50分
- 统一单位(分): 起点:3时20分 = 3×60分 + 20分 = 180分 + 20分 = 200分
终点:3时50分 = 3×60分 + 50分 = 180分 + 50分 = 230分- 列式计算: 230分 – 200分 = 30分
- 答案: 播放了30分钟。
- 思考: 因为“时”相同,可以直接用50分 – 20分 = 30分,这是最简单的情况。
例题2:涉及“分”不够减(需要借位)
学校组织活动,上午9:15开始,11:30结束,活动进行了多久?
- 起点: 9时15分
- 终点: 11时30分
- 统一单位(分): 起点:9时15分 = 9×60分 + 15分 = 540分 + 15分 = 555分
终点:11时30分 = 11×60分 + 30分 = 660分 + 30分 = 690分- 列式计算: 690分 – 555分 = 135分
- 化回时和分: 135分 = 120分 + 15分 = 2小时15分(因为120分=2小时)
- 答案: 活动进行了2小时15分钟。
- 另一种列式(直接用时和分计算,更常用):
- 11时30分 – 9时15分
- 先算“分”:30分 – 15分 = 15分 (够减,直接减)
- 再算“时”:11时 – 9时 = 2时
- 所以结果是 2时15分。 这种方法更直观,但要注意“分”是否够减。
例题3:跨中午/午夜(涉及“时”不够减?其实是24时制基础)
小强晚上8:45上床睡觉,第二天早上6:30起床,他睡了多长时间?
- 分析: 睡觉时间跨越了午夜12点(24点),我们可以把晚上8:45看作20:45(24时制),早上6:30就是6:30。
- 分段计算:
- 第一段: 从晚上8:45 (20:45) 到 午夜12:00 (24:00)
24:00 – 20:45 = 3小时15分钟 (计算:24时0分 – 20时45分 = 23时60分 – 20时45分 = 3时15分)
- 第二段: 从午夜12:00 (0:00) 到 早上6:30
6:30 – 0:00 = 6小时30分钟
- 总时间: 3小时15分 + 6小时30分
- 先加分:15分 + 30分 = 45分
- 再加时:3时 + 6时 = 9时
- 所以总共睡了 9小时45分钟。
- 列式(统一到分钟):
- 从20:45到24:00: (24×60)分 – (20×60 + 45)分 = 1440分 – 1245分 = 195分 = 3小时15分
- 从0:00到6:30: (6×60 + 30)分 = 390分 = 6小时30分
- 总时间:195分 + 390分 = 585分
- 585分 = 9×60分 + 45分 = 9小时45分
例题4:包含秒的计算
小红跑100米用了1分28秒,小刚用了90秒,谁跑得快?快多少秒?
- 统一单位(秒):
- 小红:1分28秒 = 1×60秒 + 28秒 = 60秒 + 28秒 = 88秒
- 小刚:90秒
- 比较: 88秒 < 90秒,所以小红快。
- 快多少: 90秒 – 88秒 = 2秒
- 答案: 小红快,快2秒。
生活中的应用与小贴士
掌握了时间计算,就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:
- 计算上学路上需要多少时间(出门时间、到校时间)。
- 安排写作业、阅读、玩耍的时间段。
- 理解电视节目时长、电影时长。
- 计算体育比赛成绩(尤其是跑步、游泳等)。
小贴士:
- 画钟面: 遇到困难时,在草稿纸上画个钟面,标出起点和终点,观察时针、分针的变化,有助于理解。
- 借助时间轴: 画一条直线,标上时间点,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距离就是经过时间,非常直观。
- 熟练单位换算: 1时=60分,1分=60秒,这是所有计算的基础,一定要脱口而出。
- 仔细审题: 看清楚问题是求开始时间、结束时间还是经过时间?单位是否一致?
- 养成估算习惯: 计算前先大致估一下结果范围,从家到学校大概15-20分钟”,这样如果算出2小时,就知道肯定错了。
- 利用工具验证: 计算完后,可以用手表或手机上的时间功能模拟一下,验证结果是否合理。
你知道吗? 时间的计算不仅仅是数学题,更是培养我们时间观念、学会规划和管理时间的重要一步,理解了时间的长短,才能更珍惜每一分每一秒。
最后想说的: 时间就像一块块小小的拼图,时、分、秒就是拼图的碎片,当我们学会了“列示计算”这个工具,就能把这些碎片准确无误地拼接起来,看清一段旅程、一次努力、一次休息所占据的真实长度,这不仅是数学能力的提升,更是理解生活节奏、把握自己成长的开始,看着孩子们从最初对钟面的懵懂,到能自信地算出春游的时长,那份清晰的成就感,正是时间赠予他们最珍贵的礼物。